
0898-08980898
,如今竟然被别的国家挤下去了。俄罗斯人怎么回事,他们对美国的好感哪来的?
2015年民调结果显示,73%的俄罗斯人认为美国是他们的头号敌人,51%的受访者表示中国俄罗斯最友好的国家。
现如今只有40%的人认为美国是头号敌人。这是近二十年,美国第一次在这个榜单上让出“宝座”。
因为德国一直强势的支持乌克兰给钱给武器,如今56%的俄罗斯人已经把德国当做头号敌人,当前俄罗斯人心里最大的威胁。
紧随其后的是英国(49%),就连与俄罗斯正处于战争状态的乌克兰,也只排在第三位(43%),最后才是美国。
德国领导层对俄罗斯毫不妥协的姿态,无疑是促使德国“晋升”为头号大敌的关键因素。这种转变,不仅是数字游戏,更是俄罗斯社会情绪一次剧烈扭转的信号。
特朗普在竞选时声称要“迅速结束俄乌冲突”,他过去冻结对乌军事援助的举动,被俄罗斯官方媒体解读为“务实的领导人,愿意对话”。
特朗普多次为普京辩护,对俄罗斯示好,推进结束俄乌战争。他们期盼冲突早日画上句号,而任何可能带来这种结局的人物,都会获得他们的好感。
俄罗斯人对美国的态度一向像过山车,全球局势稍有风吹草动,支持率就可能骤升或骤降,如今这两个国家都忙着对付别人,没时间恨对方了。
民调数据还显示出了俄罗斯民间的一个新趋势,那就是俄罗斯已经厌倦了与世隔绝,民间与西方改善关系的呼声高涨。
高达80%的受访者支持与西方缓和关系,这个数字比一年前足足增长了28%,创下了历史新高。俄罗斯在文化上和欧洲和美国更为接近。
虽然政治上中国和俄罗斯相互依靠,但是在民间文化上,俄罗斯人和欧美更为贴近。俄罗斯从古至今都一直想加入欧洲,这就是他们的文化倾向。
这清楚表明,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并不想与西方彻底断裂,他们渴望一个更正常、更和平的国际环境。
只有27%的人认为俄罗斯真的能与西方建立友好关系。这种巨大的预期差,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俄罗斯官方推行的那种与西方决裂的“”战略,可能并未在普通民众心中激起广泛的共鸣。
官方定下的调子,与民间涌动的思潮之间,存在着明显的温度差。普通人的日常生活,终究绕不开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合作。
但如果把镜头从宏大的民调数据,转向俄罗斯街头活生生的年轻人,你会看到一幅更复杂、甚至有点拧巴的图景。
大多数俄罗斯人听的看的还是欧美电视剧,欧美歌曲,全世界对俄罗斯的围剿只会让他们感到孤独。
在西方敌意上升的同时,俄罗斯“向东看”的步子迈得更大,民众对东方国家的友好感知也随之增强。
在“最好朋友”的榜单上,白俄罗斯以高支持率稳居第一,是俄罗斯人心目中最铁的伙伴。而中国紧随其后,排列第二。
中俄两国在经贸、能源、科技上的紧密合作,以及官方层面的互动,无疑为这种好感度的提升奠定了基础。普京近期访华并签署的一系列协议,也印证了官方深化中俄关系的强烈意愿。
这种官方层面的热络和民调数据里的“亲密”,与前面提到的部分俄罗斯年轻人的实际观感,又形成了一种微妙的落差。
当中国在他们心中的印象,很多还停留几十年前,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输出似乎尚未完全穿透那层信息与文化的壁垒。
比起商业流行文化的影响力,中国还在逐步追赶美国。中国和俄罗斯也有很大的文化差异,电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
在中国被骂做“烂片”的张艺谋《长城》却在俄罗斯广受好评,俄罗斯人觉得视觉效果非常好看。还有那些在中国被视作“脑残”的郭敬明青春电影也在俄罗斯年轻人中间大受欢迎。
而被我们视为精品,高质量的电视剧却在俄罗斯水土不服。“烂片”在海外比真正的高质量作品更受欢迎,这也是中国文化出口要克服的难点。
这可能与信息环境有关,俄罗斯的网络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媒体叙事的影响,这些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往往带着特定的视角,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众,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看法。
朝鲜的地位提升尤其惹眼,认为朝鲜是亲密朋友的比例较俄乌冲突前暴增了10倍第一系列。相比之下,同样在俄乌冲突中提供了支持的伊朗,在俄罗斯民众心中的地位却有所下滑。
国家间的关系,究竟是利益的冷酷计算,还是信任的逐步积累,抑或是文化吸引力的较量?这场由民意数据与街头声音共同编织的俄罗斯世界观图景,远比简单的敌友划分复杂得多。